《初中生早恋原因及对策研究》研究报告

发表时间:2017-11-02

 初中生早恋原因及对策研究研究报告

                             

课题类别:常德市五中校级课题

学科分类: 心理健康

课题主持人:黎芳

职称:中一

单位:常德市第五中学

主要研究人员黎芳、梁英、田杏、杨芳、程金山、曾琴

一、问题提出

近年来,早恋巳成为中学校园文化的一大风景线,令老师和家长感到焦虑和不安。对此,如能正确对待并恰当处理,学生身心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顺利地完成从少年到青年的过渡;如果处理不好.个别同学则可能从此一蹶不振,灰溜溜地踏入漫漫人生路。那么早恋究竟是什么?它又有哪些危害呢?老师作为管理学生的直接负责人,又该怎样正确对待和处理学生中出现的早恋现象呢?

二、课题界定

本课题研究的是初中生早恋原因及对策研究。即以常德市五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从初中生早恋文献研究,初中生早恋案例研究,初中生早恋问卷调查,初中生早恋心理研究入手,提出初中生早恋对策。让学生身心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顺利走出青春期。

三、研究综述

中学时代是一个人长知识、长身体、学文化打基础的黄金时代,处在生理、心理、思想尚未成熟时期的中学生不宜早恋。因为早恋必然分散精力,消磨大量宝贵时间,影响学习及身心健康发展。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通过对中学生早恋问题原因及对策的探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早恋的危害,正确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情感选择。并采取措施,帮助学生理智把握情感走出早恋的误区。更要正确引导、教育学生以学业为重,致力于学习,珍惜青春,顺利度过多梦的花季。

四、研究意义

学生的早恋不仅给学校带来了许多教育难题,也给许多家长造成了一些烦恼。因此了解学生早恋现状,正确分析学生早恋的原因,采取适当的教育对策,是各类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五、理论依据

 1、人际关系理论(Interpersonal relation theory
 
人际交往是指个体与周围人之间的一种心理与行为的沟通过程。从青少年人生发展的角度分析,人际交往促进青少年的社会化进程;人际交往促进青少年深化自我认识,同伴交往能使个体从别人对自己的反映、态度和评价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此调整和改进自己的行为;人际交往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特别是青少年学生,通过交往获得友谊、支持、理解,有助于降低挫折感,缓解内心冲突,减少孤独感;人际交往促进青少年开阔视野,有助于学业成功。从书本上学得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而通过人际交往,就能以迅速、广泛的方式直接沟通信息。但中学生由于自身成长过程中固有特点,对人际交往的认识不够,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人际交往的问题(周衍2007)。
 2
、依恋理论(attachment theory
 
依恋理论自20世纪60年代Bowlby创立以来,已成为西方儿童社会性和个性发展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根据Bowlby的看法,依恋是指个人与亲密伙伴间强烈的情感关系。该理论认为儿童与不同成人建立的依恋关系具有相似性,即一个婴儿与母亲的依恋关系对其他依恋关系的建立具有决定性作用。同伴关系是儿童社会化中的一个重要领域,特别在青少年期其强度显著地增加了,在某些条件下它们本身可成为依恋关系。依恋关系(基本上与母亲)的特质应该能预测同伴关系的特质,安全依恋应是积极同伴关系的一个预测因素。因为由与母亲基本关系中长大的儿童不仅学会了反应的模式,而且形成了一种两者相互作用的模式(刘志军,2000)。
 3
、 埃里克森发展阶段理论(attachment theory
 
埃里克森对人格终生发展的八个阶段都指出了其中存在的心理社会危机,分析了危机正常的解决和解决失败的不同后果。青春期( 1218 岁) :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的冲突。青少年本能冲动的高涨会带来问题,更重要的是青少年面临新的社会要求和社会冲突而感到困扰和混乱。按照他的观点,青春期的问题将发生在自我同一性未曾建立上,这将导致“角色混乱”。成年早期( 1825 岁) : 亲密对孤独的冲突。只有具有牢固的自我同一性的青年人,才敢于冒与他人发生亲密关系的风险。因为与他人发生爱的关系,就是把自己的同一性与他人的同一性融合(郭婷,2010)。


六、研究目标

了解与分析各类中学生早恋的原因,以及分析未来社会对于这种现象的方法,最终总结出对策和正确对待这种现象的态度。

七、研究内容

1、初中生早恋文献研究,

2、初中生早恋案例研究,

3、初中生早恋问卷调查,

4、初中生早恋心理研究,

5、初中生早恋对策研究。

八、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组织课题组成员到图书馆或上网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尽可能了解国内、国外研究的动态和深度,为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
    2.
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研究来了解
初中生早恋情况,了解初中生早恋的现状,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分析成因,设计对策。

3.个案研究法。选取具有典型的初中生早恋个案进行研究,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帮助搜集信息,获得观察材料。分析现状及产生原因,寻找初中生早恋对策,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因素。
  

九、研究过程和措施:

1.准备培训阶段(20143-20146月)

成立课题研究组,确立了研究内容。20144,我们课题组成立了课题研究群组,方便大家日常的交流讨论。20146月, 传达课题研究员“课题研究学习记录本”常规检查要求:不少于10次,每学期不少于5次。按照市教育局及我校年度考核中关于“课题研究”项目计分标准,课题研究的年度考核评分权值:笔记30%,活动参加40%,成果30%。进行初中生早恋文献研究,为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研究实施阶段(20147-20158月)

(一)初中生早恋问卷调查,

1通过不同渠道(图书馆、互联网、报纸、电视新闻等)获得有关早恋这一方面的各种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删改,排序,整理。

2. )对整理后的信息进行讨论、思考和分析。然后根据讨论结果和实际情况拟出一份问卷。

3.) 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组织一起到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以后,将调查回来的数据进行处理,根据数据再进行讨论。

4.) 向一位专家咨询有关意见,并且写记下重要的内容信息。

5. 根据上述的所有调查结果进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

随着当今孩子青春期的提前和社会现象的日趋繁荣,中学生恋爱已出现了低龄化、普遍化和公开化的趋势。与此同时,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评论随之出现,为此,许多家庭、学校采取许许多多的办法来解决,甚至是杜绝这种现象。

对于问卷问题同学们都各有各自的看法,我们从资料的统计发现:初恋的高峰年龄段在13—16岁,平均年龄为14.20岁。据统计,赞成早恋者占了一大半:认为早恋是中学生正常的心理需要,没什么不好的,如果是正常交往也不会就是坏事情,相反却能促进双方的学习兴趣,更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而且他们认为这时候的恋爱是叫做初恋,是最美好最纯洁的了。也只是玩玩而已,并不是一生一世的,只要不作出超越界限的事,早恋是可以接受的。

不赞成早恋的:早开的花谢的也快,现在是读书时期,不应早恋!应该控制好自己,不然会给自身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中立者:恋爱是一种自然现象,怎么可以用时间这个词来下定义呢?如果处理得当,它会是人生中最美的回忆,要不就是悲痛的,要三思而后行。

(二)初中生早恋问卷案例分析

分析以上案例,可将中学生的早恋归为以下几种类型:

     1、单恋型

     2、好奇型

     3、被诱惑型

     4、仰慕型

     5、模仿型

    通过研究以上案例,中学生早恋有如下特征:朦胧性、感染性 、单纯性

   

中学生早恋的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从生理上说,他们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从心理或思想上来说都属于尚未成熟的成长期。中学生思想敏锐、求知欲强、记忆力好,正是增长知识、开发智力的黄金时期。早恋常会占去不少学习时间,使学生精力分散,影响学习和进步。早恋也常使学生的思想和情绪处于波动状态,给中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许多不良影响。另外,早恋中的中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对集体活动冷淡,与同学关系也逐渐疏远。因此,已经早恋的同学,应尽快地从早恋中解脱出来。

(三)初中生早恋心理分析和对策研究

 

中学生早恋的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从生理上说,他们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从心理或思想上来说都属于尚未成熟的成长期。中学生思想敏锐、求知欲强、记忆力好,正是增长知识、开发智力的黄金时期。早恋常会占去不少学习时间,使学生精力分散,影响学习和进步。早恋也常使学生的思想和情绪处于波动状态,给中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许多不良影响。另外,早恋中的中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对集体活动冷淡,与同学关系也逐渐疏远。因此,已经早恋的同学,应尽快地从早恋中解脱出来。

 

 

课题组成员座谈探讨的研究收获、体会,交流研究成果。分享参加了《班主任如何处理初中生早恋》的培训的收获。课题组成员到教科室找俞主任咨询交流。俞主任给我们很多的宝贵意见

3. 结题总结阶段(20151-20159月)

课题组黎芳老师参加了常德市省市立项课题主持人(主研人)培训班,进一步学习如何进行课题研究。蒋校长、俞主任多次具体指导我们做好成果汇报。课题组组织论文评选,撰写结题报告,填写本课题结题鉴定书。

中学生早恋行为是由其生理、心理、家庭、学校和社会诸多因素综合作用而产生的,因此,对待中学生早恋行为不能过度抵制,只能正确疏导。早恋不仅要治,更关键的是要防,而这种防与治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以及中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它需要发挥教育者个人的人格魅力,用科学的教育方法,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中学生,引导中学生在健康有益的活动中释放自身能量,顺利度过早恋的危险期。

 

十、研究结论及分析

解决早恋问题,两个关键字——防和导。

什么是防,就是预防学生早恋,在学生还未恋时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把早恋的苗头扼杀在摇篮里。怎样防,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一、加强青春期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生理发育的成熟及性意识的觉醒是当前初中生早恋问题出现的生理前提。由于经济发展、家庭收入的增多,家庭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初中生在生理发育上快速变化,促使他们渐趋成熟,渴望与异性交往。另外,初中生知识丰富,见识广,接触社会多,感受到了很多性信息,因而性意识不断觉醒与增强,唤起他们朦胧的早恋心理。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初中生生理成熟期与性成熟也在逐渐提前。 我们应该摒弃那种谈性色变的落后错误的观念,积极开展青春期教育。
  
青春期的教育内容包括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这三方面内容。适时、适度、适当地开展青春期教育不仅能使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生理变化,而且可以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道德修养,懂得自理、自护、自爱、自重、自强。只有当他们获得了科学的性知识,才能消除他们对性的神秘感,有效地抵制他们可能从非正常渠道猁的伪性科学,克服畸形性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防止早恋性罪错等问题。

 

二、加强理想教育,开展多种活动

有理想、进取心强的学生往往会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他们不会对异性表现出过分的热心。在较强的理智控制下,一般是不会产生早恋的。
  
初中生只有在正常交往中,在集体活动中才能形成健全的自我意识与人格,因而我们并不反对男女生之间的交往和纯洁的友谊。

值得警惕的是性情孤僻的学生往往会产生病态心理,不是视与异性交往为可耻之事,就是对异性产生非分之心。为此,教师引导他们进行正常的异性交往,克服心理障碍,形成健康心理;积极组织集体活动,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健全人格。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各种兴趣爱好,让他们精力在活动中得到体现,情感在爱好中得到升华。

 

三、净化社会环境,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当今社会媒体宣传迅速,信息传播快,网上信息应有尽有。报刊、杂志、书籍、音像及网吧等频频可见成人相爱、拥抱、接吻的镜头与场面,加上黄色的东西泛滥,很多初中生自觉不自觉地对成人的谈论和举动加以模仿。这些不良因素的刺激是学生早恋行为出现的催化剂,对学生的冲击很大。这使不少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对异性痴迷疯狂,对爱情生活渴望与憧憬,并希望尽早实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抵御不良风气影响和腐朽思想侵蚀。这也是防止中学生早恋的必要措施。

 

四、关心问题家庭孩子,形成家校合力

中学生早恋的出现,与家庭教育管理也有一定的关系。有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从不进行有关的知识教育,有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管理不到位,不严格,不负责任,生活上随意,造成了一定的疏忽与漏洞。学生有了可乘之机,出现早恋。 据调查得知,父母离异或不和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致使一部分学生出现早恋现象,有的学生生活在单亲家庭之中,得不到大人的关心、爱护,这部分学生转而向异性同学求助,互相安慰,以弥补情感的失落。 

老师要多与家长的联系,加强对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老师平时可多关心这些问题家庭的孩子,给以精神上的安慰与鼓励,让学生的情感有着落,避免出现真空地带,以防早恋乘虚而入。

 

五、多打预防针,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恋爱观

初中生早恋有很多种心态,其中主要的有从众心理、依赖心理、炫耀心里、猜测心理等。他们恋爱充满了好奇与期待,但由于思想的不成熟性,没有形成正确的恋爱观。教师要可以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介绍早恋的特点:草率性、不稳定性、速成性、盲目性、模仿性、义气性、攀比性。向学生宣讲早恋的危害,懂得利大于弊,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过早地摘取爱情的果实,品尝到的只是苦涩,。

更重要的是老师要教给学生爱的责任意识。爱情不仅仅是浪漫、美好、花前月下,还有深深的责任。青春不是爱情的季节,同学们单薄的双肩承载不起感情的重荷,也没有能力为爱情买单。只有努力学习,以高尚的人品、成功的事业作为基石,才能到达美好圣洁的爱情殿堂。

  通过这些“防”的手段,我相信学生的早恋可以减少发生。学生如果突破了老师“防”的防线,发生了早恋,那就只能采取“导”了。怎样“导”?坚持以下原则:

一、三观教育原则

老师分析该生早恋的具体原因和主要心理,在思想上加以正确的引导,疏通其心理障碍,正确认识早恋的危害性。同时加强对中学生交往与友谊及恋爱观方面的教育,明确早恋会耽误自己美好青春,锦绣前程,自毁人生。

 

二、注意力转移原则

学校、家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锻炼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及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从早恋的误区中解脱出来。

 

三、激励原则

出现早恋的中学生,一部分自信心不强,对自己失去信心,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及长处,得不到家长及老师的关心,觉得只有异性朋友才是自己的知己,寻求其帮助。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和老师应该多关心,多帮助,给予鼓励和信心,消除早恋心理,使他们重新看到生命的意义与希望。

 

四、交往原则

宜短不宜长,宜远不宜近。在与异性的交往中,建议学生与某个人的交往时间不要太长,次数不要太多。时间长、次数多会引起家长、老师及同学的误会。在交往中不要随便向异性表白自己的情感,应该把情感深深地埋藏在心里。

宜心动不宜行动,告诉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之中,异性同学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羡慕,芳心萌动,那是正常的事,是生理、心理正常发育的结果,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必然现象。但是,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刻,要保持心态平静,切不可感情用事,鲁莽行动,步入早恋的误区。

 

五、淡化处理原则

发现早恋的学生,老师和家长积极沟通,双管齐下的同时,切不能谈恋色变,要注意保护孩子的隐私性,避免事情的扩大化。通过纪律加以约束,可以要求同学们自觉学习并遵守《中学生守则》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思想上老师和家长要积极引导,避免出现处理急躁情绪。严重的提醒和警告只会适得其反,增长孩子的抵抗心理,你越不怎么样她越会去怎么样。用最和善的方式去处理,珍视他们的情感。老师家长指导孩子化爱慕为动力,放大早恋的积极作用,鼓励学生追求共同的进步,不断完善自己。

 

 

十一、研究反响及效益

(一)研究成果类资料:

1.《初中生早恋原因及对策研究》结题报告

2.《初中生早恋原因及对策研究》成果集(报告论文、案例讲座、获奖证书)

黎芳担任班主任的感悟《把握情感教育的契机》发表在《追逐教育的梦想》文集中。

20144月耈街民族中学领导老师来校交流,黎芳老师做了《班主任怎样处理学生早恋》的讲座,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在“国培计划”2014年湖南省骨干班主任培训中,黎芳老师做了《班主任如何处理初中生早恋》的讲座。

田杏论文《初中生早恋对策——防与导》发表在《科技新报》

 

(二)课题研究反响:

1.在一些班级召开关于早恋的主题班会,取得很好效果。

2.提出了心理社团中心灵乐园、心灵诊疗室等的建立,并进行了早恋学生的心理疏导。

 

 

十二、问题讨论

1.怎样提升家长的意识,使家长有效对孩子早恋的予以疏导?

2.怎样有效推广研究成果?

 

 

十三、参考文献

1.韩宝磊,倪娜.(2009).中学生早恋的心理特征与应对策略.山东省团校学报,70(2)31-33.

2.林安琦.(2011).中学生早恋及其原因分析.文学界(理论版)(1)241-242.

3.张海燕.(2009).羞答答的玫瑰,请你静悄悄的开——对中学生早恋问题的抽样调查及分析.科技信息,(7)534-535.

4.张日升.青年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11

6.刘金玉.采取恰当的方法解决早恋问题[J].吉林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1,(3):52-53.

7.张朝琼. 早恋0的心理特征及疏导对策[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24.

8.郑日晶主编的《中学生心理卫生》,

9.周南照孙云晓主编的《学会共处》,

10.王玲刘学兰著的《心理咨询》等都涉及到早恋的界定。

11. 刘占英 文献标题《早恋的困惑》;出处:【期刊】思想理论教育

12、张嘉玮  文献标题《警惕苦涩的早恋》出处:【期刊】职业技术教育

13、晏霏文献标题《妈妈引导儿子走出早恋迷阵》出处:【期刊】家庭护士

 

 

 

 

 

                                     初中生早恋原因及对策研究》课题组

2015914